行政院為確保國土安全,預防及因應全災害所造成之危害,維護及強化國家重要基礎建設及政府持續運作之防災韌性,保障人民安定生活,特設「國土安全政策會報」,依據該政策會報設置要點,目的在於協調相關政府機關,預防及因應各種重大人為危安事件或恐怖活動所造成之危害,維護與恢復國家正常運作及人民安定生活。其幕僚由國土安全辦公室擔任,設置於行政院院本部,負責協調、統合各部會情報及資源,有效提升運作效能;藉由會報的決策,負責聯繫相關部會,督導九大應變組之運作,架構如下圖: 依據過去幾年國際間對我國遭受恐怖攻擊風險評估結果,雖顯示我國目前屬低風險國家,但由於ISIL等恐怖組織進行極端恐怖攻擊行動,並在全球各地招募訓練恐怖分子,有分散化、獨狼式攻擊之趨勢,為各國反恐工作帶來嚴峻挑戰。對我國而言,全球化及交通、通訊之便利,讓國際恐怖分子藉由各種途徑或管道入境我國之可能性大增,且境內仍存在組織犯罪、黑槍走私、不法洗錢、非法居留,甚至本土型極端行為等風險,可能引發重大危安或與恐怖活動相關聯之問題,均須謹慎防範。 而在關鍵基礎設施方面,除了上述人為災害以外,尚面臨人為疏失、極端氣候、駭客攻擊、疫病襲擊的威脅,對設施功能中斷、失效造成極大風險。因此,綜合以上風險評估結果,國土安全政策會報秉持「嚴肅面對、審慎應處、隱而不顯、外弛內張」之原則,採取如下國土安全策略: (一)善盡國際公民責任,恪遵聯合國各項反恐決議,反對任何形式恐怖主義,從人道與安全的立場,全力防杜任何恐怖活動滋生的根源及從事恐怖活動的途徑,將可能的威脅阻絕於境外,並防範境內重大危安或與恐怖活動之風險,建構應變處置與重建復原之防災韌性。 (二)以全災害防護概念,實施關鍵基礎設施風險管理;盤點關鍵基礎設施,發展防護計畫;結合公、私部門建立防護機制;整備國家有限防護資源,維持政府功能持續運作。